中房报·人物特写
A+
中国铜建筑大师朱炳仁:我要让当代建筑留给历史

中国房地产网

2021-11-15 20:26

本期嘉宾:朱炳仁

中国铜建筑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


朱炳仁,中国铜建筑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朱炳仁本人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铜雕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级铜雕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继承人。

从江南铜屋、杭州雷峰塔到峨眉山金顶铜殿,从常州天宁宝塔到观音法界,从人民大会堂香港厅铜门到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等百余座优秀建筑,过去30年,他建造了100余座铜建筑。

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曾评价朱炳仁:“工精艺高,有如雷峰”。

徐凡淋/发自杭州

采访约在了杭州河坊街,一处明清风格的建筑中。这里游客络绎不绝,都被眼前一座座铜建筑、铜雕、铜艺术品吸引,流连忘返。

这便是江南铜屋,也是朱炳仁铜雕艺术博览馆。走进3000平方米博览馆,如同进入了一个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群落,不仅呈现着各种建筑构件,也体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法。这座铜屋设计与建造者正是被联合国开发署评价为“铜雕艺术一代宗师”的朱炳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对于铜建筑,朱炳仁付诸了一生。从江南铜屋、杭州雷峰塔到峨眉山金顶铜殿,从常州天宁宝塔到观音法界,从人民大会堂香港厅铜门到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等百余座优秀建筑,过去30年,他建造了100余座铜建筑。2006年,他首创熔铜艺术,将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完美结合,开创了世界铜艺术新门类,其熔铜作品《阙立》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目前,朱炳仁的熔铜艺术、壁画作品遍布全球,广受赞誉。

“工精艺高,有如雷峰”!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曾这样评价朱炳仁。

朱炳仁出生在铜雕世家,是起源于清朝的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府铜艺在当时就很有名望,在杭州本地还有这样一句俗语:“嫁女的铜,朱家的工”。朱府铜艺被评为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朱炳仁本人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铜雕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级铜雕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继承人。

朱府铜艺流传到今天,一代代发展香火不断,到今天朱炳仁已经将家族传统铜艺发展到一个高峰。

“曾建百塔撼天下,今雕百子戏弥院。红颜早付三春雨,白首犹存一片云。”朱炳仁父亲在86岁时曾为朱炳仁撰写下这样的诗句。

采访中,77岁的朱炳仁思维活跃,踌躇满志。他说:“故宫是中国最伟大的建筑群,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能不能建造一组铜建筑群,也让当代优秀作品留给历史,为子孙后代留下当代优秀的建筑。”

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精神。

让好建筑留给历史

中国铜建筑大师朱炳仁:我要让当代建筑留给历史

朱炳仁熔铜艺术作品。徐凡淋/摄

始创于清朝同治末年1875年的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自146年前挂出“朱府义大铜铺”牌匾之始,朱家铜雕技艺代代相传,成就了“朱府铜艺”金字招牌。朱炳仁继承了祖辈对铜的喜爱,从铜招牌做起,到承建中国当代百余座铜建筑,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奠基人”。

“五千年青铜文化加持,铜建筑发展到现在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铜也是所有材料中最有价值的。”朱炳仁说。

以杭州雷峰塔为例,初建于公元977年的雷峰塔历经千年风霜后在1924年轰然倒塌。1999年国家提出要重建雷峰塔。2001年,奠基重建的雷峰塔最初设计方案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拿到设计方案的朱炳仁认为,雷峰塔应该在建筑用材和工艺上有创新和突破,他提出“让雷峰塔穿上一件美丽的青铜外衣”,将雷峰塔建成一座以铜为主要外观的铜塔。

由于之前没有这样的先例,专家们都反对这样的做法。朱炳仁不忍放弃,他在各类古籍中寻找支撑材料,不断反复实验,查阅各种古今中外资料,最终以丰富精准的数据让大家信服,开始了他的铜塔建造之旅。

朱炳仁排除万难为世人呈现了一座最大程度上的传统和现代意义并存的雷峰塔。因为铜的材质比较特殊,在自然界中1000年只会腐蚀1毫米,所以这也是留给后人重要的文化遗产。

作为杭州标志性建筑之一,重建后的雷峰塔总高71米,用铜量280吨,斗拱352座,铜瓦3500平方米,铜柱、铜梁、铜额枋、瓦脊、斗拱、梁柱均采用铜雕,这座彩色铜雕宝塔,被认为是我国铜雕艺术上的定山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

除了在铜建筑方面执着投入,他也在推动着中国建筑文化的保护。2005年,朱炳仁和当时已经90多岁高龄的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80多岁的古文物专家罗哲文一起,作为“运河三老”联名给大运河18个城市市长写了一封《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

这封信发出后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2006年全国两会,有58位委员联名支持“运河三老”的信,提出《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拉开了我国“申遗”保护大运河大幕。

2007年,扬州举办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市长论坛,为庆祝论坛开幕,朱炳仁创作名为《大运千秋》的巨幅铜壁画,立于运河扬州段的东关古渡。

壁画长28米,高2.5米,上面铸有扬州“市花”琼花、“市树”杨柳以及扬州代表建筑彩虹桥、大明寺。在艺术结构上,壁画创造性的以运河横剖面为创作舞台,以隋炀帝为中心的龙舟和漕运船队浩浩荡荡,船队首尾相接,直达天际不绝于眼,大运河宏达宽广、气吞山河的气势跃然而起,是运河艺术表现史上开创性的突破。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很多建筑,尤其是传世建筑一定要做好;每一代人都要给社会留下自己的辉煌,包括优秀建筑、智慧和文化,这是对文化的追求、崇尚、敬畏,也是深入骨子里的精神。”朱炳仁表示。

希望建一座‘铜宫’

中国铜建筑大师朱炳仁:我要让当代建筑留给历史

朱炳仁铜艺术作品。徐凡淋/摄

2006年5月25日,常州天宁宝塔整修工程接近尾声时突然起了大火,烈火中宝塔塔身、筋骨保持完好,首层屋檐被烧毁,大部分铜瓦被熔铜。朱炳仁意外发现,高温中融化的铜肆意地流淌在地上,成了晶莹的铜珠和姿态万千的熔铜结晶体。

熔铜自由流动的形态,触发了朱炳仁新的艺术灵感。他说:“青铜时代以来,铜的铸造都需要模具,这种‘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将铜彻底从模具里解放出来,给了‘铜自由’。”

2006年,朱炳仁首创熔铜艺术,将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完美结合,开创了世界铜艺术的新门类。熔铜艺术诞生后,朱炳仁借鉴了五彩、珐琅彩、粉彩的手法,在熔铜材质上创造出全新彩绘的“庚彩”,让古朴的铜流光溢彩,灿烂绚丽。

这是艺术家内因与外因恰逢时宜的对接,也是“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的慧眼之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朱炳仁的第一部熔铜艺术代表作——《阙立》,这幅作品在铜壁画艺术的发展中因此具有里程碑般的价值。

《阙立》以其朴素明快、传统也时尚、对立又统一的风格亮相于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散发着既古典又现代的时尚理念。

作品在意象层面,莲荷的大写意的枝叶与失蜡浇铸的写实的蓬莲精雕,别具匠心地组成一幅挺拔崛立、独具质感的艺术作品;而在创作手法层面,作品融入了铜雕、国画、书法及油画等多种技法,在经过氧化、磨抛而筋骨突现的贴铜杉木基板上,呈现着黑古铜色的神秘深沉,而作品所体现的熔铜工艺中自然流淌的凝重高雅的艺术浮雕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该作品遂成“熔铜艺术”的开世之作。它寓意着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思考,更是一种方向,代表着一种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以及新流派的横空出世和异军突起。

朱炳仁开创的熔铜艺术,世界独一无二;他由此创造的艺术品,让世界震惊。

有海外媒体称赞朱炳仁为“当代达利式艺术家”,“为人类的文化艺术发展和创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业内学者专家也纷纷发声,称誉朱炳仁是“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开创了“熔现实主义”的新流派,造就出融美学、视觉和艺术于一身的新的概念,是对世界已有艺术流派的颠覆。

中国美院前院长肖峰先生评论说:“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流派今天依然繁花似锦,而朱炳仁巧夺天工的大写意熔铜艺术作品表现的“似与非之间”的意境更让世界震撼。”

这正是朱炳仁,一个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创新的工艺美术家,从铜雕到铜建筑、书法、绘画、诗歌,一路下来他不停的学、不停的变,让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不同的艺术手法,正如采访中他反复强调建筑有传承更要有创新,建筑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着眼未来。

“我有一个愿望,想建一座‘铜宫’,一座比拟故宫的‘铜宫’,用最好的材料汇聚当代建筑最高端的智慧,将它留给历史。”朱炳仁说:“故宫是中国最伟大的建筑群,但那是明清时期建筑师留下来的,我们现在要建一座跟故宫媲美的建筑群,留下当代最伟大的建筑。故宫是历史,我们要走向未来。”

对于“铜宫”的设想,朱炳仁侃侃而谈,目光炯炯,充满着期待。

历史上,长城、故宫、大运河留下来了,我们这代人该留下什么?眼前这位老艺术家朱炳仁一直在铜建筑与艺术的道路上,探索未来。

对 话

中国铜建筑大师朱炳仁:我要让当代建筑留给历史

中国铜建筑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传承人朱炳仁。

中国房地产报:您对当下房地产建筑产品和城市发展有何评价?您认为应该怎么做?对房地产企业有什么建议?

朱炳仁:从历史来上看,房地产行业发展得到了改革开放“红利”,也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房地产行业发展到现在,企业要有责任、有担当,对社会担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社会留下精品,一方面为普通老百姓建造最好的房子,另一方面为社会留下文化精品。国家提倡“工匠精神”,在建筑领域最好体现就是建好作品。

目前,我们的建筑在文化与艺术上还不够,虽然国家没有立法有相关要求,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我建议有必要拿一部分科研经费做文化、做艺术、做精品,这也是对城市和文化的贡献。

中国房地产报:作为中国铜建筑大师,您身上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朱炳仁:我的愿望是建“铜宫”,做铜艺术、铜建筑的研究与开发,融入到建筑中,个人的力量有限,希望通过我的呼吁大家共同来做精品建筑,将好的建筑留下来,把精品留给城市。

中国房地产报:您对年轻人在工匠精神的传承方面有什么建议?

朱炳仁:传承是永久的话题,“朱府铜艺”始创清朝同治末年1875年,发源于浙江绍兴,已经有近150年历史。我从祖辈手上传承过来,将来也会传承下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对于年轻人,我的建议是做当代最好的建筑,不要拘泥于什么朝代,有传承有创新才有发展。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中国铜建筑大师朱炳仁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